疼痛衛教

Q: 什麼是疼痛?

A: 相據國際疼痛學會的定義,疼痛為「是實際或潛在的可能性組織損傷或與其相似之不愉快感受與情感體驗」。常見的組織損傷原因有外傷、手術等,又或是因為組織發炎、缺血、腫脹/擴張、神經壓迫,也會引起疼痛;有時疼痛則不會伴隨著明顯的組織損傷。根據持續時間的不同,又可分為急性疼痛(一般4~6週)、慢性疼痛(大於3個月)。疼痛依其原因、持續時間、及病人本人狀況,可能會伴隨著不等程度的負面情感體驗,如焦慮、緊張、憂鬱等。疼痛緩解的程度及速度,也會因引起疼痛的原因是否消除、病人有無合併其他疾病、及有無獲得適當的止痛治療(包含藥物及非藥物治療)而不同。

Q: 如何表達疼痛?

A: 為了讓醫護人員可以客觀地評估您的疼痛程度,並據以給予您適當的止痛治療,在治療過程中,照護您的醫護人員會多次詢問您的疼痛程度。您可以用0~10的數字來為疼痛打分數。完全不痛是0分,10分則是能想像最嚴重的疼痛。數字越大,代表疼痛程度越強烈。您可以透過口述,或在量表上指出您的疼痛程度來表達。若是病人本人因意識狀態不佳,無法自己表達疼痛程度,醫護人員會藉由病人的表情、動作、心跳、血壓等,客觀地評估疼痛程度。

Q: 為何要處理疼痛?

A: 程度較嚴重的疼痛若不經適當處理,予以減輕,可能會使病人不敢動、無法深呼吸、無法配合復健或其他相關治療,也會影響日常生活、行動能力、及引發較多的負面情感。

Q: 如何減輕疼痛?

A: 醫師會考量引起病人疼痛的原因、疼痛程度、是否合併其他疾病(如肝腎功能不全等),來為病人選擇適合的止痛方式。常見的選擇有:止痛藥,可經由口服、靜脈或肌肉注射、皮膚貼片給予;介入性止痛,如神經阻斷術、神經燒灼術;其他非藥物治療,如經皮電刺激(TENS)、復健治療、精神認知療法等。

Q: 常見的止痛藥有那些?會有什麼副作用?

A:

1. 普拿疼:普拿疼為相當常用的止痛藥,可單獨使用於較輕度的疼痛,或與其他止痛藥物合併使用,以減緩較強烈的疼痛。通常以口服為主。它的好處是不傷胃、也不傷腎,但過量服用時可能會對肝造成傷害。

2.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簡稱NSAIDs。與普拿疼不同的是,它除了止痛效果外,也能減緩組織的發炎反應。常用的劑型有口服、針劑注射、貼布、塞劑等。此類藥物對腸胃刺激較大,長時間使用下則可能會影響腎功能。若選用第二代NSAIDs,則不影響腸胃或腎功能。因此若病人平時有胃炎、胃潰瘍、腎功能不佳,請主動告知醫師,方便醫師選用適合的藥物。

3. 嗎啡類止痛藥:止痛效果比前兩者強,所以常用於較嚴重的疼痛。此類藥物雖被歸類在成癮性藥物中,但若只短時間用於疼痛較劇烈的期間,且於疼痛逐漸改善後,調降劑量及停止使用,並不需要擔心成癮的問題。它有多種給藥方式可供選擇,如口服、舌下含錠、口腔黏膜貼片、針劑注射、皮膚貼片等。較常見的副作用有噁心、嘔吐、便祕。有上述症狀時,可告知醫護人員,醫師可以透過調整止痛藥劑量,或併用促進排便藥物、止吐藥,來減輕副作用。較嚴重的副作用則有昏睡及呼吸抑制,因此初次使用時,醫師會從較低劑量開始使用及調整,並注意有無副作用產生。